
题西林壁(苏轼:苏轼)
宋代诗人苏轼,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独特的诗歌风格闻名于世。《题西林壁》是苏轼的一首深受欢迎的作品,记录了他在庐山观察景色时的心得感悟。
苏轼与庐山有密切的关系。他曾在黄州(今湖北黄冈)经过黄州之都后前往汝州(今河南临汝),途中因 travers九江而与友人参加《西林寺》(即乾明寺,位于江西庐山七岭之西)。这一段经历促使他撰写了一首描绘庐山景色的诗。《题西林壁》作为苏轼的一首诗,记录了游观庐山后的总结。
庐山以其独特的山形而闻名,山形如松,横跨江界,起伏错落,奇峰怪石遍布山林。苏轼在途中经过的庐山,使他深感山体之险大,景色之美不胜枚举。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庐山的自然景观,更展现了苏轼以哲人的眼光审视自然的独特思维。
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描绘了庐山的山形变化,从正面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;从侧面看峰峦起伏,奇峰突起,耸入云端。后两句表达了观山之感的感悟: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,会有不同的印象,原来是因为“身在此山中”。只有远离庐山,跳出庐山的遮蔽,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。
这首诗既是对庐山美景的赞美,也是苏轼以哲人之见思考问题的一篇佳作。通过观察庐山的山形变化,并结合自己身在其中的视角,苏轼揭示了观察事物时会遇到的局限性:主观片面性必然导致不足;只有开阔胸怀,超越个人成见,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