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画杨桃》优秀说课稿
一、教材分析
1. 作者对语言的理解
本文通过父亲的教导以及同学们的不同角度观察杨桃的过程,展现了“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”的思想方法。这一主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,还体现了对情感教育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价值。
2. 本课教学重点
通过“画杨桃”这个具体情境,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事物在不同角度观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并学会运用这种思想方法进行思考。同时,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保护环境的意识。
3. 教学难点
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杨桃的过程,以及如何准确把握“想当然”与“画走样”的区别。
二、说教法
1.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法
本课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,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交流。教师引导其观察、质疑、分析、总结,从而获得知识,掌握思想方法。
2. 课堂活动设计
- 情境设置: 大家都看了这幅画,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?(教师提问,引发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)。
- 探究提问: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吗?
- 为什么同学们会笑?
- 学生分享时,教师鼓励其分享真实感受,并引导其理解父亲的话。
- 总结反思: 让学生归纳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。
三、说学法
1. 观察与分析
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画杨桃,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杨桃如此描绘?学生如何理解父亲的话?
2. 独立思考与表达
每个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,并自由分享。
3. 合作交流
在讨论中,学生互相启发,共同寻找答案。
4. 尝试创新
教师引导其尝试用其他方式验证或反驳“好笑”这个观点,如实地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变化和他们的反应。
四、板书设计
```
画杨桃
父亲 的话:要根据自己的角度看
我:认真地画
老师:请轮换座位看待
反思:从不同角度看
同样的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
所以,我们要像作者那样:
“和颜悦色”是什么意思?
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。
```
五、说教学过程
1. 进入情境,激发思考
教师在课前布置作业,要求大家观看大屏幕上的画杨桃,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。教师提问:看到这样的杨桃,你会怎么想?
老师引导学生思考:“看到杨桃的颜色是否合适?”如果从同学们的角度来看,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。
2. 通过阅读理解重点
学生分组自由朗读文稿6-19自然段,并思考:“我”的画有什么特点?同学们有什么反应?
教师引导学生总结:同学们的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,会带来不同的感受。同时,也要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同样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。
3. 分角色朗读
分组自由朗读文稿6-19自然段,并请每个小组分别读出嘲笑和不好意思的语气。
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“这两位同学为什么会感到内疚?”为什么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?
4. 总结与反思
教师总结:同学们的想法与父亲的话不同,但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事物,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。这种思想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,比如从不同角度看问题,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。
六、联系生活,想象拓展
1. 另一种视角思考
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,思考: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自己的视角?
2. 发展性思考
在下课后,可以鼓励学生写一篇作文,描述自己在某个情境下看到的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,并总结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。
七、板书设计
```
画杨桃
从不同角度观察
同样的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
所以,我们要像作者那样:
“和颜悦色”是什么意思?
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。
```