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,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。欢迎加入VIP
  • 顾况《囝》诗词鉴赏_顾况最有名的诗

    正文概述 多福多寿   2025-08-11 15:14:44  

    顾况《囝》诗词鉴赏

    【年代】:唐

    【作者】:顾况——《囝

    【内容】

    囝,哀闽也。

    囝生闽方,闽吏得之,乃绝其阳。

    为臧为获,致金满屋。

    为髡为钳,如视草木。

    天道无知,我罹其毒。

    神道无知,彼受其福.

    郎罢别囝,吾悔生汝。

    及汝既生,人劝不举。

    不从人言,果获是苦.

    囝别郎罢,心摧血下。

    隔地绝天,及至黄泉,不得在郎罢前。

    【赏析】:

    唐代的闽地(今福建),地主、官僚、富商相勾结,经常掠卖儿童,摧残他们的身体,把他们变为奴隶。《囝》就是这种残酷行为的真实写照。

    诗人首先叙述闽童被掠为奴的经过。前三句交代了这种野蛮风俗盛行的地区(闽方)、戕害闽地儿童的凶手(闽吏)以及戕害儿童的方式(绝其阳),极其简练。然后叙述奴隶的痛苦生活。诗人没有列举具体生活事例,而只是并列摆出一种极不公平的现象:奴隶为主人“致金满屋”,本应受到较好的待遇,然而却被视如草木,受到非人待遇。

    金,极言其贵;草木,极言其贱。一贵与一贱,两相比照,揭露奴隶所受待遇的不合理,写出了奴隶生活的不堪忍受。

   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一般的叙述上。接着又透过这一生活现象,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,揭示出奴隶们的满腔怨愤:“天道无知,我罹其毒。神道无知,彼受其福。”悲惨的身世,痛苦的生活,使他们的怨愤非常之深,以致连封建社会里视若神圣的“天道”和“神道”,都被他们诅咒起来──都是上天和神灵无知,才造成如此不公平的世道!这里“彼”“我”对举,形象地揭示出对立的阶级关系──奴隶主们之所以能够大享其福,正是建筑在奴隶遭受荼毒的基础上的。这四句心理描写,真实地反映了奴隶们的思想感情。

    以上是对奴隶一般生活境遇和痛苦心理的“描绘”。
    \n

    郎罢别囝,以下,诗人抽出一个具体场景,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囝被掠为奴,同郎罢分别时父子痛不欲生的情景。

    诗人在描述这一情感时,通过细致地捕捉个体心理变化,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。
    \n

    诗人把囝同郎罢的心理对照来写,笔墨摇曳多姿,错落有致。写郎罢,处处从他违反常情的心理着笔。在封建社会,人们都希望人丁兴旺,又由于重男轻女的习惯,尤其希望生男孩。然而这位父亲却后悔不该生男孩,生下的后更不该养育他。这看似“反常”,但从种“反常”中,反而表现了他的断肠悲痛和对孩子的深深爱意。

    人劝不举一语更进一步说明,受这种野蛮风俗之害的,绝不是一家一家的个别现象,闽地人民受害惨烈,受害广泛,使每个人心怀恐惧。写囝,则是刻画对郎罢的依恋,纯真而温暖的小孩子的心理状态。

    造成生离死别、痛不欲生的,却正是那些掠卖儿童的人。因此,这种描写既是对苦难社会人民的深切同情,也是对其残民害物者的尖锐控诉。

    \n

    这首诗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剥削与压迫对底层人物的深刻影响,以及人们在被迫劳动中的无奈与痛苦。诗人在具体的情境中,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,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。

    星融丫范本范文网,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!
    星融丫范本范文网 » 顾况《囝》诗词鉴赏_顾况最有名的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