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,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。欢迎加入VIP
  • 渔父·收却纶竿落照红原文翻译及赏析_渔歌子收却纶竿落照红

    正文概述 第三点   2025-08-12 08:06:28  

    渔父·收却纶竿落照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

    渔父·收却纶竿落照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

    收却纶竿落照红,秋风宁为剪芙蓉。

    人淡淡,水蒙蒙,吹入芦花短笛中。

    古诗简介

    《渔父·收却纶竿落照红》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。此篇通过描绘一幅晚霞收渔图,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、逍遥自在的情趣,寄托了词人的山泽鱼鸟之思。全词格高韵远,极缠绵婉约之致。

    翻译/译文

    夕阳西下,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。连秋风都是温柔的,不肯让荷花凋谢了。烟水蒙蒙,渔人悠闲自得,听短笛的旋律,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。

    注释

    ①渔父:词牌名,又称《渔歌子》《渔父乐》等,此调分为单、双调,又各有不同的体格。此词为单调中之一体,五句,二十七字,除第三句外,通押平声韵。

    ②纶(lún)竿:钓竿。落照:即夕阳。

    ③宁(nìng):犹乃。芙蓉:荷花。剪:作吹动解。

    ④“吹入”句:谓悠扬的短笛声飘入芦花丛中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1、汪政,陈如江编注.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词:山东文艺出版社,20xx.08:第123页

    2、(清)纳兰性德著.墨香斋译评,纳兰词双色插图版:中国纺织出版社,20xx.10:第291页

    赏析:

    创作背景

    词为题画之作,赵秀亭等以为作于康熙十八年(1679年)。徐轨(1636—1708年)于康熙十四年(1675年)作《枫江渔父图》,康熙十七年(1677年)携图入京,后名流多有题咏。此即其一。

    赏析

    这首词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。

    开篇描绘晚霞烂漫,渔人悠然收竿的场景。“收却纶竿落照红”,纳兰一贯钟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显无余,夕阳西斜、晚霞烂漫,渔人悠然收竿,首句铺展在读者面前的,就是这样一幅场景。“收却”二字用在全词的开头,别有一番意味。从字面上看,“收却”与“落照红”是同时发生的动作,而纵览全词,则可体味出这两者其实有着暗示的因果关系,即因“落照红”而“收却纶竿”,无须多言,便道出了黄昏中渔人逍遥自得,不假他求,这种自由自在的情绪,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调,又与下句的描述前后呼应。“秋风宁为剪芙蓉”承接上句,由落照的色彩写到秋风的声响,由人之主体写到荷花之喻体,仍然是从细节着手,以拟人的手法,描述飒飒秋风之凉意吹飘,不求他物,只为了能轻轻地摆动水中那一簇簇绝美的荷花。此处着一“宁”字,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情与品格,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现词人强烈的感情。勾勒完风物,“人淡淡,水蒙蒙,吹入芦花短笛中”一句抛出一个空远淡漠的远景,人影稀,烟水蒙,笛音轻,纳兰将他的山泽鱼鸟之思寄托于词中,点明主旨,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,逍遥自在的情趣。

    夕阳西斜、晚霞烂漫,飒飒秋风,烟雾蒙蒙,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“烟水迷离”之感,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也可见一斑。全词格高韵远,极缠绵婉约之致。

    渔父·收却纶竿落照红原文翻译及赏析2

    原文:

    (1)收却纶竿落照红,秋风宁为剪芙蓉。

    (2)人淡淡,水蒙蒙,吹入芦花短笛中。

    译文:

    (1)夕阳西下,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。连秋风都是温柔的,不肯让荷花凋谢了。

    (2)烟水蒙蒙,渔人悠闲自得,听短笛的旋律,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。

    注释:

    ①渔父:词牌名,又称《渔歌子》《渔父乐》等,此调分为单、双调,又各有不同的体格。此词为单调中之一体,五句,二十七字,除第三句外,通押平声韵。

    ②纶(lún)竿:钓竿。落照:即夕阳。

    ③宁(nìng):犹乃。芙蓉:荷花。剪:作吹动解。

    ④“吹入”句:谓悠扬的短笛声飘入芦花丛中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1、汪政,陈如江编注.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词:山东文艺出版社,20xx.08:第123页

    2、(清)纳兰性德著.墨香斋译评,纳兰词双色插图版:中国纺织出版社,20xx.10:第291页

    赏析:

    创作背景

    词为题画之作,赵秀亭等以为作于康熙十八年(1679年)。徐轨(1636—1708年)于康熙十四年(1675年)作《枫江渔父图》,康熙十七年(1677年)携图入京,后名流多有题咏。此即其一。

    赏析

    这首词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。

    开篇描绘晚霞烂漫,渔人悠然收竿的场景。“收却纶竿落照红”,纳兰一贯钟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显无余,夕阳西斜、晚霞烂漫,渔人悠然收竿,首句铺展在读者面前的,就是这样一幅场景。“收却”二字用在全词的开头,别有一番意味。从字面上看,“收却”与“落照红”是同时发生的动作,而纵览全词,则可体味出这两者其实有着暗示的因果关系,即因“落照红”而“收却纶竿”,无须多言,便道出了黄昏中渔人逍遥自得,不假他求,这种自由自在的情绪,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调,又与下句的描述前后呼应。“秋风宁为剪芙蓉”承接上句,由落照的色彩写到秋风的声响,由人之主体写到荷花之喻体,仍然是从细节着手,以拟人的手法,描述飒飒秋风之凉意吹飘,不求他物,只为了能轻轻地摆动水中那一簇簇绝美的荷花。此处着一“宁”字,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情与品格,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现词人强烈的感情。勾勒完风物,“人淡淡,水蒙蒙,吹入芦花短笛中”一句抛出一个空远淡漠的远景,人影稀,烟水蒙,笛音轻,纳兰将他的山泽鱼鸟之思寄托于词中,点明主旨,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,逍遥自在的情趣。

    夕阳西下、晚霞烂漫,飒飒秋风,烟雾蒙蒙,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“烟水迷离”之感,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也可见一斑。全词格高韵远,极缠绵婉约之致。

    星融丫范本范文网,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!
    星融丫范本范文网 » 渔父·收却纶竿落照红原文翻译及赏析_渔歌子收却纶竿落照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