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关于端午节古诗
篇目
篇一:
浣江五月平堤流,邑人相将浮彩舟。
灵均何年歌已矣,哀谣振楫从此起。
扬枹击节雷阗阗,乱流齐进声轰然。
蛟龙得雨鬐鬣动,螮蝀饮河形影联。
刺史临流搴翠帷,揭竿命爵分雌雄。
先鸣余勇争鼓舞,未至衔枚颜色沮。
(--唐·刘禹锡 《竞渡曲》)
篇二:
灵均死波后,是节常浴兰。
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。
逝者良自苦,今人反为欢。
(--唐·元稹 《表夏十首》之十)
篇三: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。
(--唐·殷尧潘《端午日》)
篇四:
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
精魂飘何在,父老空哽咽。
(--宋·苏轼 《屈原塔》)
篇五:
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。
逝者良自苦,今人反为欢。
(--唐·元稹 《表夏十首》之十)
篇六:
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
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(--唐·文秀《端午》)
篇七:
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。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(--唐·殷尧藩《七律·端午》)
篇八:
樱桃桑椹与菖蒲,更买雄黄酒一壶。
门外高悬黄纸帖,却疑账主怕灵符。
(--清·李静山《节令门·端阳》)
篇九:
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
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
(--南宋·陆游《乙卯重五诗》)
篇十:
官衣亦有名,端午被恩荣。
细葛含风软,香罗叠雪轻。
(--唐·杜甫《端午日赐衣》)
篇十一:
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
盐梅已佐鼎,曲mouseover传觞。
(--唐·李隆基《端午》)
篇十二:
石溪久住思端午,馆驿楼前看发机。
Icons of time and memory, stones in the stream where spring endures.
(--唐·卢肇《竞渡诗》)
篇十三:
五月榴花妖艳烘。绿杨带雨垂垂重。
五色新丝缠角粽。金盘送。生绡画扇盘双凤。
(--宋·欧阳修《渔家傲·端午》)
篇十四:
高咏楚辞酬午日,天涯节序匆匆。
榴花不似舞裙红。
(--唐·杜甫《端午日赐衣》)
篇十五:
沈湘人去已远,劝君休对酒,感时怀古。
慢啭莺喉,轻敲象板,胜读《离骚》章句。
(--宋·杨无咎《齐天乐·端午》)
篇十六:
凌波无限生尘袜,冰肌莹彻香罗雪。
游船且莫催归楫,遮莫黄昏,天外有新月。
(--宋·赵长卿《醉落魄·重午》)
篇十七:
年年端午风兼雨,似为屈原陈昔冤。
我欲于谁论许事,舍南舍北铩羽喧。
(--宋·赵蕃《端午三首》其二)
篇十八:
红藕丝,白藕丝,艾虎衫裁金缕衣。
钗头双荔枝。
(--宋·李石《长相思·重午》)
篇十九:
醉看葵柳怀旧事,馋思樱笋梦吾庐。
向时痴绝今愁绝,自读《离骚》些老夫。
(--宋·高箸《重午怀旧》)
篇二十:
亦有鱼龙戏舞,艳晴川,绮罗歌鼓。
乡情节意;尊前同是,天涯羁旅。
(--宋·卢祖皋《小龙吟·淮西重午》下阕)
篇二十一:
深院榴花吐。
画帘开,束衣纨扇,午风清暑。
(--宋·刘克庄《贺新郎·端午》)
篇二十二:
餐菊饮朝露,平生不啜。
与龙争角黍,无乃谤湘累。
(--宋·刘克庄《乙卯端午》其一)
篇二十三:
莫唱江南古调,怨抑难招,楚江沉魄。
(--宋·吴文英《澡兰香·淮安重午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