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谈生命优质说课课件
一、说教材
(1)教材的内容和地位:
《谈谈生命》是冰心老人的美文。全文仅有一长段,但语言简练,比喻生动,哲思深邃。“形象表达”尤其精彩。开篇用一句话“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,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”引出话题,接下来以“一江春水”和“一棵小树”作比喻描写生命历程,最后直抒胸臆,升华哲理,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,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。处在人生重要关口的九年级学生,应该能与课文进行情感的交流,思想的碰撞,并能从中受到启迪,获得体验。
(2)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:
- 教学目标的确定:
⑴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,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,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。
⑵ 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,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。
⑶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,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,热爱生命,积极投入生活。
确立的原因是生命历程本是十分抽象的,且难以形象感知,而课文以“春水”和“小树”比喻人生,使生命历程变得形象可感了。
(3)教学重难点的确定:
瘣下文下的语言、情感,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。
由于文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,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,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,要的情感体验是感悟不出来的。
二、说教法
- 品读感悟:
(1)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正确导向。” “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,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,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,不应把它们作为外在的附加任务。应该注重熏陶感染,潜移默化,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。”
(2)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情感,在读中体会哲理。
- 指引学生进行品读:
教师引导学生以深入的态度、细致地阅读文本,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品析。例如:
“不敢说生命是什么,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?”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本质——由不断生长和发育而来。它告诉我们,生命的本质是不断的生长与变化的。
- 教师示范品读:
在品读文中,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:
1)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;
2)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、思考,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;
- 指导品析方法:
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语言和思想内容。例如:
(1)从形象的语言入手—— “不敢说生命是什么,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”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本质特征。作者用比喻的语言,把生命比作春水或小树,这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的变化过程,也蕴含着对生命深邃哲理的思考。
(2)从语言中的情感意蕴入手——
文中通过“我只能说”这一表达,隐含着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,既有喜悦又带有淡淡的哀伤。这种情感的双重性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复杂性和多变性。
- 教师引导品析:
在品析中,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见解,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。例如:
(1)学生尝试品析文中的一些语句并举手发言;
(2)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或指导;
(3)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,让学生互相交流,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。
(2)示范读文:
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,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思考。例如:
- 从第一句“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,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”开始,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;
- 后续段落通过反复诵读,体会到生命的哲理和人生的意义。
三、说学法
-
自主探究法:
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,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展开思考。例如: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各个段落的主题句,并尝试总结出每个部分传达的深层含义。 -
主动参与法:
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,让学生在交流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,提高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。 -
小组讨论法:
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,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观点,互相启发。例如:
-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哲理以及对生命的态度;
- 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,展示各自的阅读体会。
四、说教学过程
(1)各板块的内容设计:
1)品读句子,感悟语言:
通过朗读和品析,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。
2)读清思路,感知课文:
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,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,并与文本情感联系起来。
3)积累名言,激情导入:
引用名人名言,增强课堂的文化氛围,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。
4)拓展内涵,感悟生活:
(1)环节一——感受生命之美: 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:“你又更欣赏哪一句?”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(2)环节二——生命中的哲理: 教师联系居里夫人的话,说明爱与奋斗的重要性。
五、板书设计
以上是我对文章的改写思路和整体结构安排,希望这个版本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,并符合用户要求的格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