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理解加粗词语
(1)亵渎:轻慢,不敬;
(2)做事不分心,精神就能集中: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。
2. 自然段落概括
第一段:论述为什么一定要“敬业”(即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),并强调职业的本质是神圣的,并且“无一人能为此而争”,这一点体现了人性的尊严与价值。
第二段:论述什么是“敬业主义”的真谛:“敬业”不仅是对工作的尊重,更是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热爱。真正的敬业不是虚无缥缈的,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守与责任感,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发挥职业的价值,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3. 历史名人的例子
《庄子》中的“略知”:
“坐这山望那山,一事无成。”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,从学术上说属于亵渎职业之高雅;但从实践上说,一定会把事情做糟,结果自己害了自己。所以敬业主义在人生中最为必要、也最为有利。
4. 不敬业者的双重批判
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,“敬业”并非从理论到实际的简单逻辑关系,而是既有“从学理方面”的批判(轻慢与不敬),也有“从实践层面”的反思(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)。这种双重维度不仅加强了对敬业主义的严谨性,也强化了其内在价值。
5. 主要论证方法
- 对比论证:既从理论角度分析敬业的重要性,又从实践角度探讨其实际价值;
- 道理论证:通过庄子和孟子的例子,强调职业精神的核心价值;
- 案例引用:通过历史人物如庄子“略知”与孟子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的例子,揭示职业精神的本质。
6. 对孟子原句的理解
孟子的原句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强调的是知识本身的价值和人类精神的高度。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是美的、可赞颂的事物,但休闲娱乐却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,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,这种精神享受也在不断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