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分桃子》教学反思
在上《分桃子》这节课时,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把握住学生年龄的要点,更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。为此,我依据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,巧妙地利用了一个童话故事——“小猴分桃子”来创设课堂氛围。
首先,我以这个童话故事为引子,既体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,又能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满足。这样一来,课前的教学活动就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,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。
接着,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,巧妙地设计了“分桃子”的实践活动。通过让学生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,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,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。这种方式不仅让课堂更加充满生机,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
然而,在教学过程中,我也注意到了一些不足之处:教学中我觉得做得不好的地方是“放手”时不够恰当。也就是说,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完全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需求,特别是在当下的分桃子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时,我常常在想"能不能放得更松一些",但这样反而会引发学生更多的困惑和矛盾。
此外,“教师引导是否及时到位”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地方。在整个探究过程中,我始终想着自己能不能急于下结论给出答案,但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中,我也注意到自己在引导学生思考的环节上出现了问题。这时候我应该更早地发现学生的疑问,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思考。
最后,“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”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。虽然我在教学中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,但往往是在出现问题后才意识到,以至于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。这就给课堂的后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。
总的来说,在教学过程中,我深刻体会到:作为教师,不仅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,更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,从而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、有趣、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