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多事芭蕉阅读答案
多事芭蕉
Zhang Rui
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,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,但用得滥了,反而匠气,倒是芭蕉,逸气里有着亲切,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,反是更讨人喜欢,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。
在画里,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,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。当然,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,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——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,也就越具有了禅意。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,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,简单到不能再简单,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。其实,芭蕉较之大白菜,仙气本来更浓一些,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。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,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,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,像个遗老似的。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,自然也是慈悲为怀、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。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,但我真正喜欢看的,是他那幅“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”,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,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,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。其实,芭蕉较之大白菜,仙气本来更浓一些,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。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,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,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,像个遗老似的。
除了这些,作者还引用了丰子恺的“草长莺飞”来比喻自己对芭蕉的喜爱。丰子恺在《随园集物》中写道:“草长莺飞出 slope,喜得梅花生。小枝多作偶花,长茎满于青苔。”意思是说,喜欢芭蕉是因为它长得快、飞得快乐,而且它能生长出来开花。作者认为,芭蕉具有多方面的特点:既有逸气又亲切,又有家常的一面但又是桀骜不驯的,既有率性和性情又不失格调和谐,同时还有直率与柔和并存的特点。
然而,作者发现芭蕉并不总是让人感到满意。例如,有人认为芭蕉过于浓重而缺乏清新,这在画中得到了体现。“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”,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。若是枇杷,则一定要染出色来,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。
作者也提到了另一位诗人董桥,他写道:“红了董桥,绿了芭蕉”。“谁是绿肥红瘦”,他用这样的比喻来表达对芭蕉的喜爱。作者认为,虽然芭蕉给人以清新、宁静的感觉,但这种清新却难以与世俗的便利相媲美。因此,作者通过引用董桥的作品,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芭蕉的喜爱。
(选自《散文》2004年第6期)
1.作者说,芭蕉“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”,丰子恺漫溢禅意的画笔“也不适合芭蕉”。其原因是什么?(4分)
2.第三段中说疯和尚怀素“破衣袈裟……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”。请说说你对“芭蕉的那种韵味”的理解。(5分)
3.作者通过联想、比较,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。请结合全文,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“多事芭蕉”为题。
4.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,正确的两项是(2分)( )
A.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,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,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,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,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。
B.“山风啸啸,蕉叶滔滔,那些游走的线条,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,自由洒脱,狂放不羁,啸傲于尘世之上。”这里的比喻、拟人,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。
C.第四、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,这与芭蕉桀桀狂放的性格形成很大的反差,在这一鲜明的对比中,告诉人们,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:心比天高,命如纸薄。
D.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、李清照的诗词句子,有力说明文如其人。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,李清照的“应是绿肥红瘦”,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。
E.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,以称赞李清照“切切地喜欢着芭蕉”因为她的笔法细腻而心境开阔,结尾句分别引用了秋芙和李清照的诗句,有力说明了作者对芭蕉的喜爱。
(参考答案:A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