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陶罐和铁罐阅读分享会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: 1. 认识6个生字,并理解“御厨、奚落、懦弱、轻蔑”等词语的含义。 2. 通过朗读课文,学习如何抓住大意,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。 3. 分组朗读课文,体验语言的魅力,激发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兴趣。
教学重点: - 掌握6个生字,并理解其意义。 - 集体朗读课文,体会人物态度的不同表达。
教学难点: - 理解“御厨、奚落、懦弱”等词语的含义。 - 发展语言组织能力,增强合作交流意识。
一、形象揭题,了解特点
- 图片展示:
- 出现陶罐和铁罐的图片,引出课题。
-
介绍陶罐和铁罐的特点:陶罐谦逊,铁罐傲慢。
-
板书课题:
-
教师板书“陶罐与铁罐的故事”。
-
朗读第一句:
- 师点拨:“铁罐在说他要“把陶罐儿碰成碎片”!”
- 鼓励学生认真读书,互相配合。
二、品读感悟,初识生字
- 朗读课文:
- 教师提示学生分组朗读,确保每个生字的音节准确。
-
学生开火车读,教师相机小结:先读准字音。(引导分组观察:“陶、谦、嘴、恼、吵”都是左右结构、左窄右宽的字,“怒、感”都是上下结构、上长下短的`字。“虚”是半包围结构的字,注意第三笔)
-
小组朗读:
- 小组学生配合朗读,教师引导观察词语结构。
-
学生互相配合,尝试用“啊”或“哦”辅助读。
-
品读感悟:
- 师引导学生理解大意,并通过朗读和互动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- 例如:“铁罐为什么总是横眉冷眼?”
这里的字是“横”(diǎn),表示铁罐的攻击性高,冷嘲热讽。
另一个例子:“陶罐为什么笑而不言?”
这里的字是“笑”,陶罐用一种轻松的方式与铁罐交流,表现出谦逊。
三、分组朗读,体验情感
- 品读大意:
- 教师提示学生先读课文的大概内容。
-
学生讨论:“这是个有趣的故事,讲述了一群人在不同的性格下发生了有趣的事情。”
-
分组朗读:
- 小组学生各占座位,教师指导观察词语结构,并尝试用“啊”或“哦”辅助读。
-
学生互相配合,尝试朗读。
-
互动对话:
-
学生之间互相对话,互相配合朗读,培养语言组织能力。
-
品读感悟:
- 师引导学生理解大意,并用例子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比如:“铁罐总是横眉冷眼,陶罐却笑而不言!”
这里的字是“冷”和“爽”,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性格特点。
四、鼓励创作,深化感悟
- 朗读思考:
- 师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。
-
学生交流:“为什么铁罐总是横眉冷眼?”
这里的字是“横”,表现出攻击性高;而“竖”是“竖起”,表现出轻松的情绪。 -
品读感悟:
-
师引导学生理解大意,并用例子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比如:“铁罐总是冷酷无情,陶罐却充满幽默。”
这里的字是“冷”和“爽”。 -
鼓励创作:
- 学生小组讨论:“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有什么启示?”
-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。
五、评价总结
- 学生交流:
- 学生自由分享自己对陶罐和铁罐故事的理解与感悟。
- 教师总结:
-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“陶罐”象征着谦逊,而“铁罐”象征着傲慢,这两种性格特点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得不同。
板书设计
| 课 题 | 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| | --- | --- | | 师 生 画 艺 | 景 点 大 说 | | 教 先 读 本 故 事 | 象 描 | | 学 生 秒 题 | 表 达 |
教学反思:
通过朗读和分组朗读,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。同时,鼓励学生的创作与分享,让他们的思维更开阔,语言表达更加丰富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设计(10)
教学目标
- 学会12个生字,认识6个生字;
-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并理解其主要内容;
- 发现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他们的特点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
- 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,激发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了解。
- 理解故事中传达的道理,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。
教学过程
- 创设情境,引入主题
- 教师提问:同学们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呢?
-
引出主题,板书《陶罐和铁罐》。
-
初读课文,感悟新意
- 播放课件:“国王御厨里的一则故事”。
- 学生自由朗读,教师引导思考:这则故事讲了什么?
-
重点板书:陶罐和铁罐的故事。
-
分角色朗读,深入理解
- 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,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技巧。
-
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,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他们的态度。
-
分组背诵,巩固记忆
-
学生分组背诵词语(如“骄傲”、“傲慢”、“神气”等),并根据课件描述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文字含义。
-
精读对话,引发思考
- 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:
(1)陶罐谦虚地对铁罐说:“你是个骄傲的人。”
(2)铁罐自以为是地说:“你是个傲慢的人。”
(3)陶罐又谦虚地对铁罐说:“你是光洁朴素,价值很高。” - 学生分组讨论:在对话中,谁是谁的长处和短处?
-
教师总结: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也有一些缺点。
-
回归整体,引发感悟
-
课件展示: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启发我们明白的道理:
① 各有其长;
② 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,尊重别人的长处。
这些道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。 -
激发情感,丰富体验
-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,教师引导他们在课后反思陶罐和铁罐的故事,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类似例子。
- 课件展示: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?
-
引导学生总结感受:
——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。
—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。 -
课堂反思
- 在阅读过程中,教师通过分组朗读和角色扮演,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。
- 学生在互动中不仅掌握了语言文字,还理解了故事中的道理,这是一堂非常有效的语文课。
板书设计
陶罐和铁罐
陶罐: 傲慢轻蔑 恼怒 愤怒
铁罐: 神气 傲慢 反应 无影无踪 化为锈土
各有所长,正确对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。
好的!根据你提供的教学设计案例,以下是综合性的班级教学方案:
班级教学方案:陶罐和铁罐
一、教学目标
- 探索“铁罐看不起”“陶罐被发现”的故事,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。
- 学习正确看待人的方法(如选择合适的态度),并能够用口语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- 感受事物变化的过程,培养观察、分析和总结的能力。
二、教学过程
第一部分:时间顺序展开故事(1课时)
- 情景引入
- 通过板书:“铁罐看不起”“陶罐被发现”,引出本节内容。
-
播放故事视频或图片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
-
第一阶段:前十段
- 活动一:理解情境
- 学生分组讨论:铁罐和陶罐各自的性格特点(如骄傲、看不起、自高自大)。
- 活动二:有感情的朗读(10分)
- 教师板书:“盛气凌人”“傲慢无理”,让学生读出情感。
-
活动三:角色分组朗读(25分)
- 一对一或三三分组,每组分两段,轮流朗读。
-
第二阶段:深入第十段(2课时)
- 活动四:深入分析(10分)
- 阅读第十段内容,学生分组讨论:
- 陶罐和铁罐的结果是什么?
- 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是什么?
-
活动五:角色分组朗读(25分)
- 使用“我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-
第三阶段:口语化训练(10分)
- 学生分组比赛,用适当的话来描述陶罐和铁罐的特点。
- 集体回顾,教师评价。
三、分阶段训练
第一阶段:读好对话(2课时)
- 活动一:记忆游戏
- 给学生两段话,让他们快速判断是陶罐还是铁罐。
- 活动二:角色分组朗读(20分)
-
一组:“我”和“你”之间对话,背诵对方的表情。
-
第二阶段:深入分析(25分)
- 活动一:独立阅读
- 学生分组阅读第三段至第九段。
- 活动二:分享分享(10分)
- 小组成员轮流发言,其他组记录反馈。
四、情感表达与写作
第一阶段:有感情的朗读(15分)
- 学生自由朗读第十段,并用“我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- 分享分享,教师评价。
第二阶段:写文章(20分)
-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口语化的作文,描述陶罐和铁罐的特点。
- 评选优秀作文,鼓励写作。
五、板书设计
| 时间 | 特性 | |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陶罐 | 谐义(谦虚、争辩)、不懦弱 | | 铁罐 | 拯白(骄傲、相提并论) |
教学建议
- 时间顺序:按照故事的时间线展开,确保学生能逐步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。
- 分阶段训练:从简单的朗读开始,逐步深入分析,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- 情感表达: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写文章,让学生培养对人物的更深层次理解。
希望这个教学方案能帮助你组织班级的教学活动!